【疫情防控】附属学校2020年春季开学安全预案
信息来源: 附属学校 发布日期: 2020-03-31作者: 附属学校
疫情防控期间,为切实做好春季开学工作,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有关事项的通知》(川教函【2020】112 号)和《成都市教育局关于 2020 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成教函【2020】29 号)的要求,根据《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预案》,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安全预案。
一、开学时间
根据《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预案》,我校按照4月13日做开学准备,如有特殊情况再进行调整。
二、工作措施
(一)监测师生健康
1. 坚持日查日报。按照上级单位要求,我校从1月22日起通过微信,以教师群和班级群为单位,持续摸排师生健康状况,重点监测寒假期间离蓉人员的身体状况。扎实做好师生身体状况日查日报工作,全面掌握所有师生开学前14天以内的活动轨迹、健康状况,做到健康监测全覆盖、无遗漏。
2. 如实填报身体状况。我校全体教职工已按照要求提交《健康情况申报卡》并注册了“天府健康码”,全体学生坚持每日填报《健康情况申报卡》确保健康监测“全覆盖”。
3. 关注重点人群。我校严格按照《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8号)相关规定,认真排查,绝不允许师生带病返校返岗。
(二)加强学校管理
1.守好学校“校门关”。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严禁身体异常人员、非本校教职员工等进入校园。对有必要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做好来访人员登记,明确进出校园时间。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
2.实施“三监测”。由值班教师每日在校门口开展晨检、晚检,并登记备案。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学生进班后,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状况进行抽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3.严格出入管理。根据学校实际,疫情防控期间,实行“两点一线”上放学模式,放学后直接进入宿舍,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外出,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家。
4.加强个人防护。要教育师生注重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疫情未解除期间,全校师生员工非特殊情形下均要佩戴口罩。
(三)提升应急能力
1.加强防疫物资储备。按照防疫要求,我校于开学前准备齐全相关防疫物资,并建立物资储备台账,确保电子体温计、口罩、洗手液、消杀器械、清洁用品等物资储备到位。
2.做好环境消杀。开学复课前,我校教职工提前来校做好校园消毒和清洁工作。对学校教室、阅览室、走廊、办公室等师生聚集场所进行通风换气和消杀,对校园公共设施、公共用具进行消毒,并作好记录。做好校园环境卫生,不留卫生死角。
3.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开学前一周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卫生防疫全员知识培训。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及家长开展以预防与应急知识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安全教育,普及师生疫情防控、个人防护知识,提高“团结一心、共抗疫情”意识和战胜疫情信心。
4.强化应急处置。在校期间,师生若出现发烧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校领导报告,并及时加强防护等级,在第一时间送往学院康复中心进行隔离。同时,向区教育局报告,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班主任指导全班学生佩戴口罩,并在教室内听候通知,所有活动轨迹固定在本班区域,指定专用厕所,禁止自行带离教室,防止交叉感染。
5.开展演练评估。正式开学前,对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流程演练,确保教职员工熟悉并掌握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各项流程。针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着力整改,细化完善开学方案,确保顺利开学。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组织管理
充分认清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守土有责”的使命担当,夯实校园疫情防控基础,坚决防范疫情输入校园。学校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二)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应急处置
开学第一课安排疫情防控知识宣讲,并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疫情,不盲目恐慌。鼓励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若发现师生身体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症状或其他异常情况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务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联动机制,执行报告制度
完善家庭与学校,运动队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及时通报学校防控情况和传达有关要求,确保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具体状况,并号召家长支持学校复课复学相关措施和工作;对身体有异常、发烧发热、咳嗽的学生,尽量居家学习,避免到校园交叉感染。我校认真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严禁迟报、漏报、瞒报、谎报。